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拚多多老總是誰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拚多多老總是誰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
文|謝九

3月17日,拚多多創始人黃崢宣布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,未來將投身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。從馬雲、劉強東再到黃崢,僅僅1年半時間,國內互聯網已經有3位創始人“大佬”先後宣布辭職,而且年齡越來越輕,剛剛宣布辭職的黃崢,還隻是一位80後。

按照拚多多剛剛公布的財報,去年年底,拚多多的活躍用戶總數接近8億人,超過阿裏和亞馬遜,如果僅以用戶數量來看,拚多多已經可以算得上全球最大電商。拚多多的股價持續上漲,去年年底公司的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,黃崢的身家甚至一度超過了馬化騰。

拚多多老總是誰(拚多多老總是誰哪裏的)

圖|視覺中國

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,拚多多和黃崢正處於巔峰時期,那麽,剛剛40出頭的黃崢,到底為何選擇辭職呢?

按照黃崢在致股東信裏的說法,決定辭職主要有兩個原因,第一是意識到通過規模和效率競爭的傳統辦法有太多局限,公司應該從核心技術和基礎理論尋找改變的答案,第二是疫情從外部改變了公司,拚多多已經發展出了很多新業務,也誕生了新一代的領導人和管理者,是時候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拚多多了。這兩大理由雖然有一定說服力,但也不足以說明,為何這些因素會讓公司創始人辭職,黃崢“早退”,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。

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,拚多多用最短的時間實現了逆襲,成立僅僅三年時間就在美國上市,上市一年時間,公司市值就躋身中國互聯網5強,而黃崢的個人財富也是一路飆升,去年6月份一度超過馬雲,年底超過馬化騰。

但是,和財富成功形成對比的是,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,拚多多和黃崢都一直處於假貨、盜版和山寨的爭議漩渦之中。對於黃崢而言,雖然在個人財富上已經登頂金字塔尖,但如果未來拚多多無法擺脫這些負麵標簽,即使個人財富再多,也很難提升個人美譽度。

最近幾年,拚多多也一直努力提升自身形象,比如推出百億補貼計劃,對蘋果等商品大幅補貼,後來甚至還補貼用戶購買特斯拉,試圖通過吸引用戶購買這些高端產品,改變拚多多的低端和山寨形象。但這始終改變不了外界對於拚多多甚至黃崢個人的質疑,而伴隨種種爭議的,是黃崢的財富如坐上火箭一般飆升,個人財富的爆炸式增長,反過來又繼續放大了爭議。

去年6月份,拚多多的市值超過一千億美元,這讓黃崢的身家一度超過了馬雲,黃崢當時成為關注的焦點。或許是為了減少關注度,黃崢通過成立慈善基金,以及將部分股份轉讓給合夥人集體,在拚多多的股份從43.3%大幅降到29.4%,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也快速下降。不過,隨著拚多多股價強勢上漲,去年年底的市值超過了兩千億美元,這讓黃崢的身家再度飆升,甚至超過了馬化騰,黃崢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人物。

黃崢的個人財富增長越快,外界的質疑也就越強烈,除非他能夠帶領拚多多擺脫假貨和山寨的爭議,才能真正樹立起和巨額財富相匹配的、更加積極正麵的個人形象。但對於以廉價商品起家的拚多多,改變骨子裏的基因又何等困難。

對於黃崢個人而言,在財富已經到達金字塔尖之後,與其通過拚多多來樹立自己的個人形象,還不如抽身而出另起爐灶,投身自己感興趣的科學領域。個人轉型的難度,遠遠小於拚多多的轉型。

拚多多老總是誰(拚多多老總是誰哪裏的)

圖|視覺中國

除了拚多多自身的原因之外,中國互聯網平台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強力監管,可能也是黃崢選擇辭退的重要背景。去年10月份,馬雲公開批評銀行的當鋪思想,引發了一場監管風暴,原本要創下全球最大IPO的螞蟻集團,在上市前夜被緊急暫停,國內的大型互聯網平台開始迎來強力監管。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,將“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”列為202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。今年3月15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再次強調,對平台經濟要加強規範和監管。

在這一輪互聯網平台監管風暴中,雖然拚多多暫時還不處於風暴眼中心,但是隨著公司體量越來越大,將來隨時也有可能成為監管的重點對象。尤其是一家伴隨巨大假貨爭議的大型互聯網平台,在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嚴的背景下,假貨爭議始終是懸在拚多多頭上的一把利劍,不知道何時就會落下。

拚多多老總是誰(拚多多老總是誰哪裏的)

圖 | 視覺中國

對中國經濟而言,拚多多的積極意義在於,為眾多中低收入群體提供了大量廉價商品,甚至通過大規模補貼,減輕了他們的生活成本。盡管很多人表示自己從來不用拚多多,但是這並不妨礙拚多多的活躍用戶增長到了將近8億人,而中國的網民數量大概接近10億人,這意味著已經有8成左右的網民成為拚多多的用戶。在經濟下行周期,很多人的收入增速放緩,而生活成本居高不下,拚多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很多中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壓力。

但從更高層麵來看,拚多多對中國經濟的負麵弊端在於假貨和盜版的爭議太大,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台之一,如果不能帶頭做好知識產權保護,將極大打擊中國各大產業的原創積極,進而傷害到中國經濟通過高科技突圍的戰略。

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下行周期,必須尋找到新的增長模式,才可能繼續實現未來幾十年的可持續增長,過去建立在低成本勞動力基礎上的發展紅利已經逐漸消失,未來必須要提升生產效率,才能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,而這必須通過發展高科技才能實現。特朗普時期中美博弈升級,中國高科技屢屢被卡脖子,發展高科技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突圍的共識。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發展高科技產業,必須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,這是高科技產業成長必不可少的土壤,否則,高科技產業不可能有太大作為。

對於拚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而言,在收獲了巨額的個人財富之後,如果能夠有更大的決心帶領拚多多轉型,將拚多多帶離假貨的漩渦,打造成一個高度重視產權保護的電商平台,黃崢將能夠贏得更多的尊重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